雖然最近特別喜歡CP質高的市場花,大朵便宜好養顏色也很美,但是另一方面又突然對迷你版的可愛小兔子特別喜歡,反正喜歡不用有理由啊*任性*,開心,爽就好,人生很多事是沒得選,但如果能做選擇時,當然要對自己好啊!
(上)Lobbii,黃色 (下)Parishii,紫色~有我的手指頭當比例尺,就知道有多可愛了!這兩款超像的,真不知道它們是什麼關係呢?!
這顆Lobbii寄到時只開了兩朵花,而且很快就謝了,網路上說他不喜歡濕,所以上板大多不用水草,賣家說要每天澆花~
但是實在太可愛了,好像小白兔....小東西總是惹人憐愛*除了小蟑螂...*
收到時發現他們這麼迷你真的是有驚訝到,好特別,小小世界真奇妙~
和大姊姊蝴蝶蘭合照做個對比~
期待明年再開花~好久啊!
~~~~~~~~~~~~~~~~~~~~~~~~~~
這Parishii真是多子多孫啊,開了好多小花~
捕捉到花苞慢慢打開的可愛模樣~
卡哇依捏~
特別加100元請賣家上板,但是之後根好像不怎麼成長了,開花中上板好像不妥,不知道能不能適應新環境,這次學了個教訓,以後要買已經上板根都攀好的!
好可愛的小兔子~
可愛的小兔子們~
期待活得好好地明年繼續開花~以下有關兩種蘭花的簡介摘自網路文章
派瑞許蝴蝶蘭非常可愛、迷你,每年夏季的時候,花市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可愛的蝴蝶蘭,紫色唇瓣的小花朵非常惹眼,討人喜歡,目前所看到的植株幾乎都是由人工培育的。
1864 年,美國南加州著名的業餘植物學家--薩姆爾‧邦薩爾‧派瑞許(Samuel Bonall Parish,1838 - 1928)在緬甸所發現這種可愛的小蘭花。
當時,派瑞許先生將收集到的蘭花樣本寄到了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這批最先被採集栽培的派瑞許蝴蝶蘭由道森(Dawson)和戴約翰 (John Day)二位英國知名的蘭花趣味者一起培育,後來有一部分的蝴蝶蘭寄給了當時著名的蘭花學家--德國的賴興巴赫(Heinrich Gustav Reichenbach,1823~1889)教授命名及描述。
植株很小,通常不超過 5 公分高,通常具有 3~5 片深綠色帶有銀粉光澤的橢圓形葉片,葉片長約 5~15 公分,在冬季寒冷或是水份不充足的形況下,葉子會逐漸皺縮、掉落,進入休眠的狀態。
花期夏天,花梗抽生於莖的基部,很短,通常略彎曲呈弓形,長度約 8~10 公分,強健的植株通常可抽生 3~5 個花梗,或著更多,每花梗可著花 4~10 朵密集排列的花朵,開花時顯得非常壯觀。花朵白色至奶油色, 花徑約 2 公分,唇瓣則呈紫色至紫紅色,唇瓣中裂片具有四個向外伸出的絲狀物,側裂片則是黃色帶有紫色斑點,白色的蕊柱上,具有著數個紫色的斑點。花期穩定,最長可以持續一個月左右。
原產於喜馬拉雅東部、印度、緬甸及泰國,海拔高度約 500 公尺左右的潮濕森林。野生環境的派瑞許蝴蝶蘭,生長在向東的溫暖山區、靠近河流、溪水的潮濕森林當中,根部非常的強壯,攀爬在與大量地衣、苔蘚所覆蓋的闊葉木的樹幹。因此,如果在栽培的時候,能夠利用水苔栽培,並且維持溫暖、潮濕的環境。通常葉片繁茂的植株,能夠抽生出更多的花梗,花朵也會開的更漂亮。
洛布蝴蝶蘭(Phalaenopsis lobbii )因其可愛的外型,被稱作「玉兔蝴蝶蘭」。主要分布於印度、錫金、阿薩姆、緬甸、不丹、越南及中國廣西等地。
1845年,英國植物學家湯瑪士·洛布(Thomas Lobb,1817–1894)在喜馬拉雅山脈東側,海拔高度約1500公尺處,發現了第一種蝴蝶蘭屬的植物,並在1849~1850年間攜回英國,交給了贊助他研究經費的英國維奇(Veitch)父子公司。但是,當時並沒有立即被發表,一直到了1870年,才由德國植物學家賴興巴赫(Heinrich Gustav Reichenbach,1823~1889)正式描述並命名。
當時,賴興巴赫教授認為:湯瑪士·洛布所採集到的新種蝴蝶蘭,十分相似於1864年由美國植物學家薩姆爾‧邦薩爾‧派瑞許(Samuel Bonall Parish,1838-1928)在緬甸採集、1865年命名的派瑞許蝴蝶蘭(Phalaenopsis parishii)。因此,賴興巴赫將湯瑪士·洛布所採集到的蝴蝶蘭,處理為派瑞許蝴蝶蘭的一個變種,命名為 Phalaenopsis parishii var. lobbii,並發表聲明:
在為一個新種命名時,我們總是戰戰兢兢地說明最早的發現者。三個月前,由於美國的薩姆爾‧邦薩爾‧派瑞許先生在植物學上有所專長,我們相信這個新種應是由他最早發現的。
然而,早在1845年,英國的植物學家湯瑪士·洛布在喜瑪拉雅山的東側,採集到了相同的新種蘭花。我們非常感激英國維奇附子公司提供了這份標本。但是,我們將此轉達給倫敦植物學會(英國皇家植物學會的前身)主席約翰·林德利(John Lindley,1799~1862)博士時,卻意外地失敗了。
實際上,根據《國際植物學名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規定,優先權原則是保障命名時間前後順序,但不保障發現時間的前後順序,因此林德利博士的堅持是正確的。
1980年,美國植物學者荷爾曼‧史維特(Herman Royden Sweet,1909 - 1992)將洛布蝴蝶蘭重新處理為一個獨立的種,重新命名為Phalaenopsis lobbii 。同時指出:洛布蝴蝶蘭完全不同於派瑞許蝴蝶蘭,除了生物地理的分佈之外,花朵構造及顏色也不相同:洛布蝴蝶蘭唇瓣中裂片的基部,有一個半圓形、可動、鼓起,邊緣呈不規則鋸齒狀的薄片,這個附屬物與派瑞許蝴蝶蘭唇瓣中裂片上薄而長的穗狀附屬物截然不同。
植株矮小,具有非常發達呈壓扁狀的根。葉片為圓卵形-卵狀橢圓形,葉色濃綠,葉長約5~10公分。開花期為春季至秋季,花期可達20天,略有淡香。花梗自莖基部抽出,總狀花序,直立,通常著花2~6朵。花徑約2~3cm,花白色,罕見金黃色或粉橘色個體表現;唇瓣三裂,中裂片擴大為心型,唇瓣色彩依產地不同而有變化。因其獨特的唇瓣特性能遺傳給後代,可育成特殊花型,是近年育種家的新寵。
小巧的植株搭配恰到好處的可愛花朵,加上容易栽培,很少人能夠抵擋洛布蝴蝶蘭的魅力。栽培時,建議可採板植,喜歡明亮但不直射的柔和陽光,以及空氣濕度高的環境。冬季時如水分不足,會落葉進入休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