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蘭花一直開,鹿角蕨一直長大,木頭一直買,行程一直衝,部落格趕緊寫不然稿擠啊*幹嘛逼死自己啦...*。改完英檢又接著忙外國學生超累的...趁學生畢旅我下午就直接衝了,目標是拉拉山的檜木群,晚上因緣際會來到龍潭三坑老爹的青年旅館過夜,意外遇到兩個來學開遊艇的室友,還有兩個從德國來騎腳踏車環島的夫妻,一個物理博士是常客還送民宿主人一大籃雞蛋。民宿老闆人很熱心健談,跟我聊了三坑附近的人文地理,還意外知道三坑是樟之細路的起點,隔天還特地帶我到大平百年紅橋,收穫滿滿加早餐又好停車才500元,回來研究了一下樟之細路,感覺會回來再住宿並走步道~

 

549191.jpg

四年前和翔翔,Andy母子,小君母子遊北橫馬告生態園區,錯過了這拉拉山神木區,最近瘋木頭立馬抓住平日機會衝了~

 

549158.jpg

平常日遊客不多,停車位很好停,假日就難說了~

 

549194.jpg

步道好走好拍,請別人幫我拍照時還可以順便跟人家聊聊,可能進入大嬸級想自閉想尬聊都行~

 

549195.jpg

5號巨木~好美!

 

549197.jpg

6號巨木~心中浮現之前和翔翔在美國遊美洲衫國家公園時每棵拍翔翔爆氣狀...*翔翔murmur:阿每一棵不是長的都差不多~*

 

549198.jpg

7號巨木~沒辦法每棵都忍不住讚嘆一下再拍照!

 

549200.jpg

9號巨木~這是唯一一棵龍柏,其他都是紅檜,一定要記錄!

 

549199.jpg

龍柏據說樹幹是盤旋而上~

 

549201.jpg

之前聽過當年日本人砍走很多紅檜,這些是條件不好沒被砍走的才有機會今天被當神木景仰~

 

549202.jpg

這些紅檜動則500年上千年,跟人類短短不到100年相比,人類實在渺小啊~

 

549206.jpg

14號巨木~有的紅檜比較紅

 

549208.jpg

感覺馬告生態園區的比較霧氣瀰漫比較仙~

 

549207.jpg

走到最遠的達觀亭17號巨木~

 

549210.jpg

輕鬆走慢慢逛大約三小時~

 

549209.jpg

小徑原始好走,但是如果遊客多就...

 

549196.jpg

居然有天南星科的密毛魔芋(?)

 

549190.jpg

沿途苔癬蕨類很多,還有這種可愛小花~

 

~~~~~~~~~~~~~~~~~~~~~~~~

 

549188.jpg

三坑老爹民宿主人熱心介紹我來一遊的大平百年紅橋,有百年歷史,旁邊是樟之細路的一段~

 

549189.jpg

之前很少到桃園,這次對桃園有不同的認識,到當地旅遊真是與在地連結的最好方式~以下摘自網路文章

 

匯聚多元族群文化的樟之細路:踏訪台灣樟樹開採史

 

VERSE

發布於 2022年05月05日22:25 • VERSE
 
 

文:林蔚靜

國家級綠道「樟之細路」,北起桃園龍潭三坑,南至台中東勢,台三線內山公路周邊淺山地帶的古道群,串接起約400公里的主線與副線,跨桃竹苗中四縣市。樟之細路不但是一條記述一頁重要台灣產業史的步道,也是一段人與土地重新連結的朝聖之路。

2017年政府參考德國「浪漫之路」(Romantische Straße),打造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旨在振興台三線沿線客庄的經濟。曾以桐花為客庄旅遊主題、構思出桐花步道的時任客家委員會副主委楊長鎮,希望在台三線周邊找到一些有意義的古道,進而串連起一個自然步道網絡,委由民間團體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進行踏查與定線。

因開採樟腦而來的古道

台三線沿線古道網的形成,即台灣樟樹開採史。1683年(清康熙22年)台灣納入清國版圖,清人大舉來台拓墾。彼時樟腦的國際價格高漲,清移民為採樟煉腦,從沿海地區不斷向內陸拓墾,因而與當地的平埔及高山原住民族衝突不斷,清政府於是制定番界限制越墾;其後設土牛番界,官民合力沿界設置隘寮,由隘勇守衛;開山撫番後,轉為官營的「隘勇線」。

為防番人越線出草,隘勇線多設於展望好的稜線,建隘寮供武裝隘勇駐守。位於隘勇線西側的山村聚落,發展出與沿海地區之間交易民生物資與物產的運輸路網,順著溪流走向,路線多以東西向為主。南北向路線則為主政者開闢的官道,基於資源開墾與國家權力的需要,亦是樟腦與茶的外銷集散路線,也就是今日台三線的前身。

公路發展之後,常民的路網逐漸沒落,成了藏身在荒煙蔓草之中的古道。千里步道協會的任務,就是找出這些古道並串接成一條南北縱走的長距離路線。「路線不能偏離聚落太遠,我們不是要考古,重點是要有人走,並且對社區有幫助。」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說。

千里步道協會以一年多的時間踏查,終於定下一條桃園龍潭三坑至台中東勢的主線,適合對大眾推廣,還從主線延伸出具有挑戰性副線。部分古道以手作步道方式完成,其他則大致遵守生態工法施作守則,維持古道的原貌。

這條南北縱走的路線,可以新竹為界:新竹以北的路線主要和茶葉運輸的歷史有關,古道多為挑茶路線,物產集中至龍潭三坑(三坑的渡船口,供物產換乘大船,至大溪後接入大漢溪,最後抵達大稻埕);新竹以南的路線,則和隘勇線隨著開墾而不斷內推的變化有關。

而這一切的起點就在於「樟」。樟是清國移民開墾的動力,人向大自然的貪婪索求,也致使族群衝突,讓原本在內山地區生活的泰雅族和賽夏族,只能放棄社域向深山遷徙。因此在為這條國家級綠道命名的時候,時任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希望加入原住民的觀點,讓雙方共寫歷史。

楊長鎮發現,泰雅族與賽夏族對「樟」的發音近似,拼成「Raknus」,於是他以樟結合「細路」(客語意為小路),結合三個族群的觀點為這條路線命名「樟之細路」(Raknus Selu Trail)。

 
石崀古道位於新竹縣峨眉鄉、北埔鄉,過去是兩地通往苗栗南庄的運輸交通要道。(圖/林科呈攝影)

樟之細路最南的一條「穿霧隘勇線」是因台中雙崎的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Walis Nokan)小時候經常行走,後來建議納入。曾為馬偕博士傳教路線的苗栗水寨下古道,在舉行手作步道前的入山儀式,則請來客庄明德村村長、百壽部落的賽夏族長老及獅潭長老教會牧師共同主持。這都為樟之細路加入不同族群的觀點。

樟之細路,過去是人與大自然以及不同族群的衝突所在,今日則是一條人與自然共生及族群和解之路。

行旅樟之細路 踏訪內山生活風景

旅行樟之細路,千里步道協會推薦以小鎮作為長距離步道的節點,亦非常推崇生態旅遊作家劉克襄以大眾運輸結合長距離步道的旅行模式。「樟之細路,是一條慢活的路,代表我們對生活價值的追求已經改變。」劉克襄說。

劉克襄認為,樟之細路的意義不在南北大縱走,分段式旅行更能深入認識在地。除了古道健行,沿線的山村聚落更是值得探訪,看見更多在地的生活面貌,並與在地人互動,感受不同地區的特色所在,亦能實踐環保減碳的理念。

而曾協助千里步道協會踏查的在地文史工作者,對樟之細路的看法亦有不同。駐地苗栗獅潭的生態教育工坊「藍色小屋」主理人李業興,非常贊同樟之細路「文化先行於發展」的理念,一切從在地出發,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同時他也積極推動在地參與步道維護。他建議到訪獅潭,不妨留宿幾晚,探訪鳴鳳山古道群之餘,細細感受充滿人情味的在地生活。

感受到樟之細路為在地帶來正向改變的,還有新竹縣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導覽員繆美琴,他看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帶來青年志工手作步道,讓當地人開始覺得也要為自己家鄉盡一分力量,讓古道更有故事,讓觀光客願意深入認識聚落。也有人提出不同的顧慮,以新竹北埔為據點的荒野保護協會陳紹忠就認為地方能量還不足,要有更大的經濟動機讓地方的自主參與度提高,像是步道例行維護或提供觀光資源。

 
鳴鳳古道位於苗栗縣獅潭鄉,最早為賽夏族的獵徑。(圖/KRIS KANG攝影)

苗栗大湖的文史工作者彭宏源更對樟之細路持保留態度,認為依然在起步階段,仍待觀察,沿線有聚落的出關和出雲古道受到在地重視,地處偏遠稜線的老官道古道則相對冷清,必須平衡這樣的落差。再者古道路標的設置不夠完備,要讓自導式的步道使用者易於行走,才能達到活絡古道的目的。四人一致認為,交通接駁是最大問題,必須妥善規劃大眾運輸系統,才能吸引更多人到訪。

曾從北走至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分享自己的行旅感想:與淡蘭古道相比,樟之細路貼近在地聚落,林相變化多,偶可見竹林祕境,許多路段在稜線上故展望良好。而最有趣的則是展現純樸生活樣貌與充滿美食香氣的客家小鎮,以及隨季節變化的植物色彩:桐花、草莓、橘子、柿……沿途果園為古道風景帶來更繽紛多彩的變化。

一條無形的樟之細路

樟之細路的下一步,徐銘謙說首先要解決「通行權」的問題,說服政府立法鼓勵沿線的私人果園開放通行。再來最重要的是找各地的地方團體分段認養古道,讓他們成為樟之細路的服務據點,舉辦手作步道活動,為到訪的旅人提供導覽,並整合地方的觀光觀資源。

其後則是串聯這些地方團體組成一個大聯盟,讓民間產生自發性的動能,形成「民脈」。徐銘謙希望能藉由樟之細路,讓民間長出草根社會的力量,去發現地方不一樣的可能性。民脈,是他心目中一條看不見的樟之細路,也是他對樟之細路的願景所在。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一直致力於推動樟之細路的國際化,與韓國濟州偶來小徑締結友誼步道並互設指標,以及引介日韓的長距離步道組織成員來訪。國際友人對沿線的傳統客庄印象最深,在地生活與美食讓他們讚不絕口,讓在地人以自信的目光重新看待自己的特色。

親自走訪樟之細路,能切身感受到這片土地上與自己血脈相連的悸動,讓這些不管是跌宕起伏、大動干戈或是披荊斬棘的故事,化入自身對土地的認同。這是一條屬於台灣人的朝聖之路。讓我們開始行走,在自己的土地上。

 
(插畫/Nic 徐世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IAN與翔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