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圖/istock網站


每生產一公升的瓶裝水罐,需另消耗十七.五公升的水。

六罐未開封的瓶裝水,整齊地排列在會議桌上,透明的瓶身加上白色的標籤,散發出一股極簡的時尚感。
 會議正討論著企業間的碳排放交易,與會者陸續轉開了瓶蓋,尖銳的膠膜碎裂聲,像暗箭般在會議室裏四竄。兩個小時後會議結束,六瓶水中開了四瓶,開封的水全都沒有被喝完,喝剩的水一如往常地將被沖到下水道去。

 這是再尋常不過的企業開會場景,瓶裝水不知自何時起,已成會議桌上的必要擺設。其實不只是企業,包括學術的研討會、議會的公聽會、政府的協調會、一直到學校的家長會,瓶裝水都是必然與會的貴賓。

 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飲用瓶裝水嗎?

 瓶裝水市場成長飛快

 全球去年售出一億五千多萬噸的瓶裝水,若把水全倒在一起,需要三個澄清湖水庫才裝得下。而光是支撐這個產業,每年就必須消耗一千八百萬桶原油,以及一千三百多億加侖的水當原物料。

 而以自來水生飲管線十分普及的美國為例,光是去年,平均每位美國人仍消耗了一百六十七罐的瓶裝各式飲料。其中關於瓶裝水的需求,在這三十年來竟成長了二十倍,超越了咖啡、啤酒等飲料,幾乎和碳酸飲品並駕齊驅。

 不過,瓶裝水在美國熱賣,並不是因為這幾年美國缺水,純粹只是行銷手段的成功。像是Aquafina、Dasani、Perrier、Evian等這些大牌子,把瓶裝水塑造為健康、清新、甚至是時尚的象徵。像歌手凱莉米洛在巡迴演唱時,瓶裝水廠商甚至還出了一款紀念瓶。

 追逐時尚,卻讓環境付出了代價。

 每瓶水碳足跡驚人

 生產一公升的瓶裝水罐,製程中至少需要十七.五公升的水。瓶裝水出了生產線後,還需要運送、上架、冷藏等。根據估算,從歐洲運送一噸的Evian礦泉水到澳洲雪梨,會排出八十四公斤的二氧化碳,而光是去年,澳洲人就消費了一億五千萬公升的瓶裝水,等同排放了約一萬二千多噸的二氧化碳。

 除了運送水會造成污染外,後續空瓶處理也是一大問題,在美國,使用過的塑膠瓶,最後只有兩成被回收。這些講求設計美感的PET製品,最後多半是成為垃圾掩埋場裏,千年不壞的現代化石。

 不過,喜愛喝瓶裝水的歐美先進國家,也不是完全不知反省,最近關於瓶裝水的論戰,就是先由美國開始。

 包括紐約市長、舊金山市長、鹽湖城市長等,在參與六月舉辦的美國市長論壇時,就已經共同發表反對瓶裝水的立場。之後,紐約市還大作廣告,推銷城市自己的自來水。

 此外,全美銷售第一的瓶裝水 Aquafina,在環保團體的壓力下,七月時公佈了瓶裝水的水源。結果環保團體竟發現,該牌瓶裝水內竟有24%是混著自來水,其他牌瓶裝水推估也有同樣情形。這可讓舊金山市市長紐森大為光火,立刻下令舊金山市政府開會時,不再另外提供瓶裝水。據估計,若舊金山的公僕以後通通改喝自來水,一年就可省下公帑一千六百五十萬新台幣,約可以支付三千六百多名學童的營養午餐!

 回到台灣,我們對於瓶裝水的浪費程度,和美國相比不遑多讓。


在美國,八成的塑膠瓶直接進了掩埋場。

 台灣的自來水普及率超過九成,而台北市的自來水品質也已達到生飲標準,不過由於輸水管線及用戶端儲水設施多屬老舊,使得民眾對生飲自來水有疑慮。即使如此,在台灣因煮水或濾水的成本並不高,多數民眾不難取得乾淨的飲用水。

 不過在此同時,市面上卻仍出現愈來愈多的瓶裝水,不論是天然的礦泉水,或是後天濾淨的包裝飲用水。現在瓶裝水更成了台灣的商機,像是當紅的海洋深層水、能量水、電解水,甚至連自來水公司,現在都打算出自己品牌的瓶裝水。

 喝進這些水到底能不能延年益壽,目前還沒有案例能證實,但卻已有國際智庫警告,PET瓶恐怕會分解致癌物質到水裏。此外,瓶裝水從製造、運輸到掩埋,一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將為地球帶來暖化的惡果,這也直接關係到我們子孫的生存問題。

 回收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台灣的官員雖對外宣稱,我們的回收率已接近100%,每年大約回收了四十六億支寶特瓶,另帶來了約二十億的再製商機。但這個數據也同時意味著,台灣人每人每年得為兩百支寶特瓶對環境造成的業障,一同付出代價。

 國際瓶裝水組織,八月初時利用紐約時報和舊金山紀事報的版面,登廣告再三強調瓶裝水較一般飲料,如酒或可樂之類的飲品來得健康。他們認為,瓶裝水與自來水其實並沒有衝突的問題,全看消費者取決飲用何者較方便。

 不過,在台灣,一罐最低價的瓶裝水需要十八元,但同樣容量的自來水,卻連一塊錢都不到,消費者難道不能拿這中間的價差,去做其他對環境更友善的事?況且,全球有十億人其實連乾淨的水都喝不到,每天平均有三千位兒童因喝到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如果瓶裝水真正是為人類的需求而生,應該是送去給這些需要水的地方,而不是在自來水普及的地區畫蛇添足。

 瓶裝水陪伴我們度過了許多年頭,參與了各式會議、研討會、甚至是廟會等,但在了解到它背後所代表的龐大碳足跡,以及對資源的浪費後,也許是對瓶裝水說不的時候了。

 至少,你該堅持,在能用自己的杯子,盛上一杯乾淨飲水的地方,就少開一罐瓶裝水吧!

 【相關網站】
International Bottle Water Association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Inside the Bottle






為了下一代 少用免洗餐具
文/魏孝丞、李宜紋(一人一筷健康愉快推動小組).圖/istock網站
外食族隨身攜帶環保筷,方便、健康又環保。

上班族一天的開始,大抵不外乎是先出門買個早餐,拿個塑膠袋;到公司後,隨著會議進行,拿起紙杯裝起熱茶、咖啡;午餐到了,再買個便當,餐廳服務周到,附上塑膠湯匙、免洗筷,避免太燙再送個手提袋;天氣很熱,順便買瓶冰涼的礦泉水或飲料,下班後,重複午餐購買行為,不過,因家裡還有其他人,所以數量還要再乘其他家庭成員。

 免洗餐具影響健康

 如同大家都知道的,這過程消耗許多一次性的資源,然後得還再花錢買垃圾袋處理。不過,若從自身健康的角度,來檢視這些使用行為,其實多屬不利。

 消基會在2005年就已指出,一般紙製容器可耐熱攝氏60度,當加入熱水時蠟就會溶出,吃進肚子裏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在2006年時,國內更有研究指出,台灣懷孕婦女的環境荷爾蒙,相較美國孕婦高近20倍,這非但與塑膠容器裝飲食有相當的關係,也影響了胎兒的健康發育。至於免洗筷,品質得看運氣,除了可能影響健康,更容易因質材粗糙而使人受傷。

 培養自備餐具習慣

 或許,使用這些免洗餐具,對忙碌現代人真的很方便,也增進了時間使用效率。也有許多上班族會說,自己沒有揹帶隨身背包的習慣,因此無法攜帶環保用具。但認真想想,這一切其實都只是習慣問題。

 假設我們的人生是以追求健康、平安與快樂為目標,我們日常習慣卻持續累積讓身體不健康、心境不安的因子,到頭來,卻因身體不健康而不舒服,這就真的是自找煩惱。如果再看遠一點,我們多數人有親愛的下一代,仍要在這美麗地球生存,持續的消耗資源與累積垃圾,我們現在的便利生活,遲早要讓下一代承擔這些祖宗留下來的人為災難。 


部份商家已對自備餐具的消費者,提供額外折扣。


逐步讓免洗餐具遠離生活

 我們也許受限生活所需,有些環節很難避免掉,但有幾個習慣是比較容易做到的,為了自己身體健康、為了胎兒正常成長、以及地球環境永續經營,鼓勵大眾可自我勉勵追求樂活生活,也為了周遭好友健康,多多嘮叨一起跟著做,讓這些習慣變成時尚風潮哦!

 1. 外出買便當時,準備可耐熱重複使用的容器盛裝。

 2. 在辦公室、外出開會時,自備可耐熱的杯子,如果要買飲料、果汁、熱咖啡,也同樣用這個杯子重複使用。

 3. 外食攜帶環保筷與金屬湯匙。

 4. 在隨身包包中攜帶大小各一的環保提袋,避免使用店家提供之塑膠袋,如果已經取用塑膠袋也重複使用,使用完畢並可做資源回收,減少垃圾量。

 業者也應共同響應

 除了上班族響應「一人一筷、健康愉快」自攜環保筷之運動,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飲料、咖啡連鎖店,可以實質鼓勵消費者,外帶採用自備環保杯升級或進行折扣的鼓勵。

 如此一來,店家可因為顧客自備環保杯,減少了其採購成本,消費者也可喝的安心,進一步為地球做環保;只要上班族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店家也加以配合響應,雙贏結果進而讓地球可減少污染,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IAN與翔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